Dispo App 使用第三天,越來越多人加入、也陸陸續續有媒體報導、KOL 使用。
有些人說,相比 Clubhouse 的快速即時,他們反而更喜歡 Dispo 的慢,彷彿更能喘口氣,好好看看真實的世界。你會更認真拍下每次的快門、更注重構圖的質感。
Z 世代其實很多人是沒有玩過即可拍的,也沒有經歷過那個時期,所以創辦人 David Dobrik 才會做出這款社交型的復古 App,因為他本人就是那個沒用過的世代。
我是很喜歡攝影的人,我也是傳統攝影的中度玩家,所以對於這樣的復古型拍照 App,建立在社交與社群的概念上,是非常喜歡的。
建立一個主題,然後各地的人都會來蓋攝影大樓,你能從別人的角度看到這個主題的角度,也能隨意的按下喜歡或是留一句評論。
Dispo App 的個人頁面追蹤計數只會顯示多少追蹤者,如果要看這個人追蹤了多少人,要點進去做二次翻閱的動作,減低了控制自己追蹤太多人而要整理的情緒,我個人認為,某種程度上也減弱了社群追蹤數的焦慮感(不像 IG 有點太過赤裸)。
這兩天開了兩卷底片,讓大家來蓋台灣的零食大樓,好多東西已經好久沒吃過,好多東西是從來沒看過的。針對主題去喚醒使用者對在地的情感,或是更多元的進階認識,讓相同愛好的人聚集在一起、專注單一主題的討論(拍照)大概是這個平台未來的走向。
然後他的折扣碼控制人數真的是來真的,因為平台真的有點卡 XD 希望可以改正進步。喔對了,最後說一句為什麼這個平台「很 Z 世代」因為小彩蛋的設計和很多計數官方其實沒認真說明,而是用一個「你就先玩看看再說嘛」、「沒有很重要吧?」的態度面對 XDDD
更多的 Dispo 教學在我的 IG 精選動態!